12.10-刘慈欣《乡村教师》解读
刘慈欣在1999年写下了一篇震撼无数读者的短篇小说《乡村教师》。这部短片仅看名字,根本看不出来是个科幻小说。小说的前半部分也会让人误以为是一部农村纪实文学,但直到看完之后,才会被其中的科幻设定和思想震撼得头皮发麻,被乡村教师这个职业感动得热泪盈眶。
如果宇宙中的高级文明可以轻易决定人类的生死,那人类要怎样证明自己这个文明有资格生存下去呢?《乡村教师》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西北某个偏远的山区,是这个国家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穷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那里的人们对现状的麻木。村里那些娶不上老婆的光棍汉们,每天除了赌就是喝,但绝不去种地。对于村里唯一的拖拉机,人们宁愿拆了也不愿出油钱。对来扶贫的工厂赠送的水泵,人家前脚刚走,村民后脚就把水泵卖了。
李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村子的乡村教师,他在二十年前初中毕业后就定好了自己的人生路。回到这所他度过童年的山村小学,向这里的孩子们传授知识。虽然大人们愚昧,但至少孩子们还是有希望的。
为了让孩子们能来学校上课,他不惜挨家挨户地去把跟着父母干活、做买卖的孩子拉回来上学,并自掏腰包替孩子垫付学费。但他这一切并没有赢得多少感激。
他曾跑到县里从教育局跑回一笔维修学校的款子,却被村民截下。想过节请个戏班子唱两片戏,戏台子都搭好了,最终还是被李老师把钱要回来了。最为扫了全村人的兴,李老师以后的日子更难过了。
村民们把学校的电掐了,做饭、取暖的秸杆也不给了,更别提后来拆校舍的房院子。为了阻止村民拆校舍,他拿起一根扁担和他们拼命,结果被人家打断了两根肋骨,好心人抬着他走了。三十多里山路送到了镇医院检查伤势的时候,竟然意外发现他患了食道癌。
本来此时他的食道癌还处于早期,还未扩散,动手术就能痊愈,手术费只需要两万。但他因为多年来替孩子们垫付学费以及自费为孩子们改善伙食的原因,积蓄只有不到这笔钱的十分之一。听到医生说,如果不治疗,他只能再活半年,他竟然感到宽慰。因为在这生命的最后半年,他至少可以带完这节毕业班。
他知道这最后一刻要提前讲了,孩子们围绕在他的病床边,哽咽着听他上课。他想到这些孩子中的大部分人这一辈子,永远也听不到初中的课了。于是,他给孩子们讲起了鲁迅的《狂人日记》,希望孩子们能够觉醒,不再麻木。接着,他又用尽最后的力气,给孩子们讲起了初中物理的牛顿三定律。他知道孩子们可能不懂,但只要背下来,以后慢慢会懂的。
他用尽了一生在孩子们的心中燃起科学和文明的火苗。但他明白,笼罩着这偏远山村的愚昧和迷信相比,那火苗是多么渺小。像这深山冬夜中教室里的那根蜡烛,孩子们一边抽泣着背着牛顿三定律,一边劝老师休息。李老师感觉到自己那团最后的火焰在落下去。
几百年前,就在欧洲化为尘土的卓越头脑产生的定律,以浓重西北方言的童音,在二十世纪中国最偏僻的山村中回荡。就在这声音中,蜡烛熄灭了。
而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远方,在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硅基帝国和碳基联盟。在这漫长的战争中,上亿颗恒星和行星被摧毁,各种生命流出的血足够形成上千颗恒星的海洋。
碳基联邦为了将硅基帝国禁锢在银河系第一悬臂顶端,计划建立一条五百光年的隔离带,但隔离带的建立必然导致其中的大部分恒星被摧毁。为了从战争中重建对生命的尊重,碳基联盟计划对隔离带中的文明进行甄别:保护其中形成的三C级以上的文明。
他们本来认为第一悬臂是银河系中最荒凉的荒漠,这里不会有3C级以上的文明。他们扫描地球时,发现这里存在生命,于是开始对地球文明进行随机点检。他们选中的范围刚好是西北山区李老师的病床附近。
他们将孩子们扫描复制成为了数字模型,并对他们进行提问。他们问了孩子们几个问题,以所在星球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简要说明恒星能量的来源,说明你们星球上海洋液体的分子构成。孩子们都茫然沉默,无法作答。
碳基统帅认为不能再耽误时间了,于是向太阳射了一颗足以毁灭太阳系的奇点炸弹,炸弹需要十分钟才能到达。在等待期间,执政官认为还有空再测试一下。于是他又问了几个问题,孩子们还是没有回答。
直到他问出,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他的运行状态如何?突然想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回答。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他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执政官深感震惊。他没有想到,他们竟然能回答出来。
在这个文明即将被摧毁之际,这几个渺小的个体将承担起决定文明存亡的重任。执政官又问出了另外几个低速力学相关的基本定律的问题。这刚好是李老师临终前让孩子们牢记着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孩子们再次整齐而完美地回答了问题。
碳基联盟执政官立刻下令让奇点炸弹转向,取消摧毁太阳。他们不敢相信,银河系这么荒凉的地方,竟会存在三C级文明。而他们差点毁灭这个文明。
在对地球进行了更详细的观测后,他们发现人类文明竟是一个5B级的文明,而这个文明完全依靠自主进化,没有得到任何其他文明的培植和帮助。他们没有记忆遗传,他们的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他们的个体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效率极低的声波。这种信息传输的速率只有每秒1至10比特。
最高执政官不敢相信这样的物种怎么可能进化出文明?直到参议员告诉他,人类中有一种个体,他们分布在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输的媒介,他们叫教师。正是这些教师让人类的知识得到传承,让人类建立了文明。
而其中有一位乡村教师,他向高级文明证明了人类文明有资格生存下去。
《乡村教师》这部小说是一部关于文明的伟大赞歌。刘慈欣用了一个奇妙的脑洞,将偏远山区的现实和宇宙中最雄伟的幻想战争联系起来。每看一遍这部小说,我都忍不住要落泪。牛顿三定律,从未让我如此感动。《乡村教师》让我重新思考知识的意义和文明的重量。人所拥有的一切中,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只有知识才是人类赢得其他文明尊重的门票。
在埋葬的李老师之后,孩子们将背负着他传递的知识活下去。在那块古老贫瘠的土地上,收获虽然微薄,但他们还存在希望。